银监会:当前银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24日在国际银行业联合会(IBFed)第48次董事会上透露,当前中国银行业积极探索新定位、新技术、新模式,业务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从信贷业务看,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占比迅速上升,今年6月份,个人贷款新增额占境内全部贷款新增额的52.9%。从表外业务看,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从理财业务看,资金投向更加倾向于安全性较高的领域。从盈利结构看,中间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0%。
他说,当前中国银行业整体运行平稳,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262家,从业人员380万人,总资产212万亿元,总负债196万亿元,整体规模稳中有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资产利润率1.11%,资本利润率15.16%,经营质效稳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75%,总体风险可控。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催生的“新工业革命”,探索综合投融资服务,探索“交易银行”、“轻资产银行”、“资管银行”等差异化发展模式。经营成本不断下降,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从2006年的40.2%下降到今年6月末的26.68%,远低于国际同业水平。
杨家才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既面临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又具有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动力,需要把握“四个重点”。一是以降本增效和精准分类为重点,引导银行聚焦实体经济。二是以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为重点,加强风险防控,推进金融监管改革。三是以完善公司治理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为重点,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四是以简政放权和提高效率为重点,推动金融创新和国际合作。
习近平: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切实打造龙头工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9日在北京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他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军民融合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呈现出加快发展良好态势。要继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方面系统推进,继续把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实,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切实打造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观展览。
上午9时30分,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走进展厅参观展览。展览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以“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分为科技创新区、竞争活力区、基础保障区、信息发布区、大型实装展示区等5个展区,通过高技术产品、高新技术成果等,全面系统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技术先进的北斗导航卫星、水下机器人,可替代进口器件的精密光学仪器,军民通用计算机和射频集成电路;在军民融合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整体精密铸造技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核心技术、云数据加密技术;高效便捷的混合动力新能源电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激光3D打印机,整齐排列的无人机、无人舟艇等大型装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一段段精彩视频,吸引了习近平等领导同志的目光。他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认真听取讲解,并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参观了展览。
人民币汇率再创六年新低 短期下跌空间有限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续大幅下跌,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调160个基点至6.7258。这已是人民币中间价连续第六个交易日调降,并再创六年新低。
此前,人民币中间价在国庆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就突破6.7重要关口,并在此后几日连续下调,市场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受近期美元指数快速上涨影响所进行的“补跌”,考虑到自10月以来美元指数已反弹超2%,短期内继续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相应的,人民币继续下跌的空间也较为有限。
下行动力并不充分
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称,短期人民币汇率只是在“补跌”,持续下行的动力并不充分。从外部看,美国加息对美元走强的推动作用是有边界的,即不可能超过首次加息的影响程度,美元指数目前很可能已经进入“最后的拉升”阶段;从内部看,汇率仍获得一些条件的支撑,包括10月售汇需求季节性走弱、企业外债集中偿付接近尾声、贸易顺差的支撑依旧较强等。
徐寒飞预计,“贬值压力一次性释放后,汇率将逐渐自行企稳,本轮贬值不太可能突破6.8。”
事实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底前难突破6.8已成市场的主流观点。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在美联储年底临近加息的阶段,人民币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可能逐步测试6.72~6.73.
个人购汇行情不容忽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情绪和预期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个人购汇市场的情况成为影响短期汇率走势的一大不确定性因素。
资深外汇专家韩会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人民币贬值的路径上,从来没有一次贬值预期会随着贬值幅度的扩大而下降,反而是贬值越快贬值预期越强,贬值与贬值预期二者彼此强化导致结售汇逆差格局难以扭转,并因此进一步加强即期市场的贬值压力,企业和民众在外汇市场也是追涨杀跌的操作模式。
“对企业而言,在经历了2014~2016年持续的热钱外流、企业加速外债偿还和严格的资金出境管理后,目前国内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购汇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这就使得无论企业如何追涨杀跌,企业结售汇逆差规模都很难恢复到今年年初的水平。但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个人市场,在没有发现个人市场大规模购汇之前,来自企业的结售汇逆差压力短期是可控的,一旦个人的贬值恐慌情绪成型,外汇储备将难以抵挡。”韩会师说。
央行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且降幅逐渐扩大。最新数据显示,9月外汇储备余额较上一月下降188亿美元,为2011年6月以来最低值。
根据韩会师估测,当个人单月净购汇规模达到300亿美元左右的时候,汇市调控会发生重大变化。他表示,目前个人市场总体还算冷静,尚未爆发大面积的恐慌。从昨日的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表现看,截至当天16:30,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6.7139,较周二同一时段甚至微幅反弹,显示出在经历了前几日的连续下跌后,人民币下跌压力出现缓和迹象。
不过,亦有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昨日人民币中间价有被刻意压低的可能性,按照定价机制的计算,理论上应该是在6.73以上;中间价被压低后,相应的,即期汇率走势也显得较为“收敛”。
发改委: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
发改委网站12日消息,近日,发改委印发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提出了26条措施促进投资增长。《措施》提出,进一步开放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配售电、国防科技等领域,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依法依规加快民营银行审批,成熟一家,设立一家,防止一哄而起。
《措施》提出,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按照国务院两个“36条”、一个“39条”要求,进一步开放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配售电、国防科技等领域,市场准入对各类投资主体要一视同仁,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确保各类投资主体进入社会服务领域一视同仁。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完善已有的配套政策,出台实质性措施。重点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立许可、土地使用、医保对接、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民营医院在职称晋升、政府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民办学校在办学资格、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民间投资参与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相关行业、领域的PPP实施细则,切实解决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问题,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推动相关立法工作,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程序,去除不合理门槛,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部分地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加快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引入全流程监督管理和挂牌督办机制,加快推动有效落实部门横向协调联动和网上集中并联审批。加快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推动项目前期工作提速。
《措施》指出,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在业务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发挥商业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优势,改进授信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对经营状况良好、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续贷支持。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省级再担保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以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导向,探索发展新型融资担保行业。鼓励发展支持重点领域建设的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风险可控”原则规范化操作,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适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措施》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和再融资,积极推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规范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新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权市场。依法依规加快民营银行审批,成熟一家,设立一家,防止一哄而起。在条件成熟时,研究放宽村镇银行“一县一机构”的限制。完善排污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等权利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制度,积极开展创新类贷款业务。进一步规范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评估、登记等收费行为,督促商业银行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推动动产质押统一登记立法,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全国集中统一的动产和应收账款等财产权利质押登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便于金融机构等相关方面查询和办理质押贷款,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高信用评级质量,按照统一标准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对评级结果一视同仁,引导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根据评级结果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措施》表示,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偿还欠款计划”。对于依法依规应由地方政府偿还的拖欠企业的工程款、物资采购款、保证金等,督促地方政府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并尽快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等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杠杆上的楼市:所谓投资房产犹如刀口舔血
“爱情诚可贵,房子价更高。想再买一套,婚约亦可抛!” 有人用打油诗来嘲讽最近在某些城市发生的排队办理离婚手续以便购买二套房的奇观。这一现象的背后,正是近期一、二线城市让人心惊肉跳的房价过快上涨。
曾几何时,业内人士还用空置率等经典指标来判断中国房价走势,但如今再用这种“实用主义”的逻辑来做分析,可能就失灵了。今天一、二线城市楼市的火爆,已经不是简单的刚需和投资博弈,而是一场越来越多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添加杠杆的金融游戏的结果。
来自多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庭住房交易杠杆率、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开发商开发贷和公司债及负债率都处于历史高位。而这一切也成就了当今杠杆上的楼市。
“疯狂是无法解释的,你可以参与其中,但必须明白你是在‘赌博’,而不是在投资。”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向记者直言:“当下一、二线城市房价是‘非理性’上涨,所谓‘投资房产’犹如‘刀口舔血’。”
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
记者近日登陆北京市住建委官网,随机查看即将入市的几个新楼盘。
首开地产知语家园拟售价109810元/平方米至129194元/平方米、北京住总棠颂雅苑拟售价91657元/平方米至106877元/平方米、中电建西元泷悦长安嘉园拟售价63977元/平方米至89777元/平方米……它们分别距离北京市中心地带约20公里。
“当前北京、上海、深圳这么高的房价,我都有些看不懂了。” 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对上证报记者坦言。作为一名开发商,他建议大家“冷静”。
一度在北京,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的房子还是学区房的“特权”,如今北京新房豪宅化日益显化。而且,这些项目距离北京市中心的位置也越来越远,动辄在20公里之外。
“不仅是北京,今年深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房价也都涨幅明显。”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对上证报记者说,中国楼市俨然成了一种“货币现象”。
据统计,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连续16个月环比上涨,同比连涨则达到13个月。
高高的房价还引来了“惜售”待涨。记者在北京亦庄林肯公园楼盘采访时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感叹这么大的一个楼盘,一期没有几套二手房出售,要买也只能选择二期的尾房。
“目前该区域可出售的和愿意出售的房子特别少。”房产中介张松对记者说。无独有偶,在北京金融街、月坛附近,链家等中介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这里的二手房房源同样很少。
高高的房价,正扭曲着有房和无房人的心理,而扭曲房价的集大成者之一正是杠杆——金融信贷。
居民杠杆率猛增
“中国的居民杠杆率近年来增长非常快,居民的负债占整个GDP的比重已从2005年的17.1%猛增到2015年的39.5%。” 陈晟告诉记者,2016年这个数字估计会达到44%。而每一轮房价的上涨,都伴随着居民杠杆率持续提升。
另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8月12日央行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住户部门(指个人群体)的中长期新增贷款4773亿元,占7月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100%(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4636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令人吃惊:1至7月份个人按揭贷款13305亿元,增长54.6%。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目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仍是各个银行争夺的优质资源,这也就是居民大加杠杆的原因。”伟嘉安捷吴昊对上证报记者说,虽然目前北京各大银行发放的房贷利率已经很少再有“83折”,大多以“85折”和“90折”为主,但平均测算下来,其首套房的利率仍处于历史新低。
“根据融360的权威统计数据,一季度末,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54%,继续创历史新低。一季度末76.98%的银行提供优惠利率。从利率水平看,一季度末一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27%,相当于基准利率87折;二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45%,相当于基准利率91折;三线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4.63%,相当于基准利率95折。”兴业证券阎常铭在研报中写道。
在他们团队看来,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阶段,商业银行持续增加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的偏好,是一种重复国外主要经济体资产配置行为的历史规律。这似乎意味着,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没有特别约束,住房按揭贷款仍是商业银行的“香饽饽”。
今年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偏低,很多国家占总贷款比例为40%-50%,中国大概在百分之十几左右,银行也觉得个人住房贷款相对比较安全。“这一态度和看法,也令市场鼓舞。”兴业证券研究员这样分析。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明显上升,其中的隐忧不得不令人关注。
广发证券乐加栋团队统计,目前中国按揭贷款还款负担率为39%,压力相对较大。他们预计,整个2016 年还款负担率将接近40%。“对于今年按揭贷款购房的居民家庭而言,若未来收入出现波动,还款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根据他们的测算,2011年-2012年中国居民按揭还款负担率在20%以下,2015年升至28%。由此来看,2016年居民购房的杠杆率确确实实在猛增。
陈晟告诉记者,中国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贷收入比高达0.46,已经超过日本泡沫时期的水平,而且目前仍在飞速上升。
“如果房贷增速维持在25%到30%,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会达到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0.5水平。”陈晟不无忧虑地说。
公司债规模暴涨
开发商集中发行公司债,成为助推房价上涨的另一个杠杆,很多“地王”也由此诞生。
2016年1月14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最终确定第一期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为2.95%,发行规模为25亿元。“2.95%的低利率,让企业发债动力十足。”东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说。
记者收集到的材料显示,这25亿元公司债被基金(鹏华弘实、中银新财富)认购约3亿元。“剩下的22亿元应该是银行、保险、社保等吃进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虽然这类公司债收益率低,但其流动性好,还有质押回购加杠杆的便利,因此只能是资金成本更低的机构购入配置。
“目前,5年期AAA房产企业发行利率在3.15%-3.2%,AA级在3.5%-4.5%,整体上与去年相比下降将近80bp-100bp。”郑良海说,与以往开发贷作为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不同,近一年来房企发行公司债成为撬动楼市的另一个杠杆。
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26日,房企公司债融资规模达到6534.6亿元,平均利率仅为5.16%,规模已经达到2015年全年的151%。
郑良海告诉记者,相较其他行业,房地产自2014年“9·30”新政后开始回暖,房企也随之成为公司债的发行主力。2015年颁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实施以来,房企发债更是快速上升,发行成本要低于其他行业。“这有可能导致房地产未来几年会有一个行业风险释放过程。”他说。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王琰撰文指出:“房企低成本集中发债可能造成未来集中违约”。
“据Wind 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6.4%,其中32 家企业负债率已突破80%。而受宏观经济形势及调控政策影响,近年来地产行业整体增速换挡、内部结构重构,房企盈利状况和偿债能力下降、信用基本面持续弱化,此时低成本集中发债可能导致未来集中违约。”王琰说。
郑良海告诉记者:“2012年-2016年9月,房企每年发行公司债规模分别为4亿、10亿、161亿、4342亿、6756亿。资金向地产领域的堆积,既撬动房价不断上涨,又造成风险不断累积,预计在2018年后风险会开始逐渐显露。”
“政府出台 新办法 确实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实惠,但是有些企业有了钱,高价拿地,导致 地王 频出,进而推高楼市预期,形成 赌博 式的恶性循环。”范小冲说,从现实来看,赌对的企业当然高兴。而且,当年的“地王”都赌对了,这自然加剧了开发商间的“博彩”心理。此现象既令人深思,也令人不安。
潜在风险在积累
无论是居民按揭贷款,还是开发商公司债,这两大金融杠杆潜在风险的上升显而易见。道理很简单,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
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无论是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评价指标来看,还是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均存在“泡沫”是不争的事实。
多位经济学家向记者表示,按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说法,房价收入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显然中国一、二线城市已经偏离了这个区间。
国家统计局官网的一份材料显示,2006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为6.7,仍属于可接受范围,与国际平均水平也较接近。
但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显示,2015年,剔除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后,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0.2。
深圳、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这一数值则更高,深圳为27.7,上海为20.8,北京为18.1,而厦门(16.6)、福州(14.7)、杭州(11.3)等东部二线城市也在赶超。相比之下,纽约的房价收入比在8左右,东京在10左右,伦敦在12左右,首尔在7.7左右,虽然这些城市的房价不比国内一线城市便宜,但其房价收入比要远低于中国。
按照国际标准,一般市场经济程度高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租售比在1:100至200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出租,我买的房子需要近90年才能收回成本。”在金融业工作的周逸说,前年她在北京金融街一家中介店里看上了一套房子,当时价格在每平方米6万元左右,短短两三年时间,租金只涨了千元,房价则翻了一番,保守估计租售比已经达到1:880。
从供求关系来分析,高房价也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
“目前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房子。”王小广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经济学家也向记者表示,目前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是摆在眼前的,而一、二线城市的供需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张,更多的是投资需求。
实际上,“高房价已经抑制了很多刚需,这部分人群被挤出了这个 资金为王 的市场。”王小广说,即使放开“限购”,若不借助“杠杆”的力量,也没有多少人能买得起房子,除非居民收入大幅上涨。
目前,楼市的杠杆率是多少呢?如果是首套,首付20%,杠杆率是1:5。因此,如果市场调整,一些杠杆率较高的人群、项目等,将首当其冲受到波及。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部门加杠杆,曾被认为可以收到内部杠杆腾挪和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的“一石二鸟”之效,但实际上事与愿违。
“居民部门加杠杆并不能有效去化房地产库存。年初至今,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2%左右,但期房和现房总库存量仍在增加,尤其是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没有实质性去化。”华创证券分析师牛播坤说。
据华创证券统计,从2015年二季度开始,在一系列刺激政策的提振下,商品房销售同比回升,今年年初至今累计增速高达30%,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也在年初大幅回升,库存依旧处于高位。
政策调控何去何从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与调控的难度都在增加。一些专家认为,如果调控得当,风险度会降低。当然,调控也面临着防风险和去库存的两难,但显然问题越拖会越复杂。
近日,方正证券的一份题为《全球历次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周期研究之八)》的研报引起了市场人士关注。其中,有几个总结性的观点,值得参考:
其一,虽然时代和国别不同,但历次房地产泡沫走向疯狂则无一例外受到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的刺激;其二,虽然时代和国别不同,但历次房地产泡沫崩溃都跟货币收紧和加息有关;其三、如果缺乏人口、城镇化基本面支持,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调整恢复时间更长;其四,中国应警惕并控制当前的房地产泡沫。
事实上,“高层已提出必须对资产泡沫高度警惕,因此必须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房子已经不再是投资首选品,这是大势所趋。对于部分二线城市的持续上涨,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适时“分城施策”、“从严管控”。
9月6日,住建部发布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方案再次重申,要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的实际,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坚持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相促进,使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居住需求相适应。
但在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当前房地产政策的调控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调控不当,或导致房地产行业风险集中释放;如果通过多种举措来维持目前房价水平,则越往后,人口越老龄化,流动人口越少,调控难度越大。
对于一、二线城市房价“变异”,决不能放任自流。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说:“这考验着调控的智慧。”
范小冲认为:“化解楼市风险,根本上还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好实体经济,减少对房地产的依靠来推进,而不是简单地 去杠杆 。”
记者也注意到,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在G20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去年底总体杠杆率达234%,处于偏高水平。但政府和个人的杠杆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企业的杠杆率较高。中国总体杠杆率较高,短期还会上升,但要控制增长速度。杠杆率一年增9个百分点太快了,短期要稳杠杆,就是将这一速度降下来。
陈晟也认为,目前来看,“双杠杆”下调控应“稳中有进”,既要稳住杠杆,又要有针对性地抑制一、二线城市的地产泡沫,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发展创新产业,打造出新的支柱型产业来解决问题。
8月宏观经济积极信号增多 民间投资增速止住下滑势头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工业生产有所加快,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市场销售稳中有快,网上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专家表示,投资开始出现企稳迹象,“三去一降一补”继续取得成效,预计货币政策短期内保持稳健。市场人士认为,8月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经济运行积极信号增多。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较上月高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3%,比上月高0.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表示,8月工业生产稳中有进,积极因素增多,新动能加快蓄积。一是出口形势有所改善,二是采矿业降幅收窄,三是消费品制造业增速有所加快,四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五是新动能加快蓄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8月工业增加值表现强劲,一方面反映出实际需求保持稳健;另一方面,由于8月工作日同比增加两天,一次性推高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行业来看,汽车和电力两大行业的产量增长仍是主要亮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保持较快增长,占整个工业比重继续提高,1-8月,其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同期,装备制造业的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
“三去一降一补”继续取得成效。盛来运表示,从去产能看,1-8月,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2%,库存下降12.2%;粗钢产量下降0.1%。从去杠杆看,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4%,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从去库存看,房地产库存继续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6个月减少。从降成本看,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3元,同比减少0.25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中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经济增长动能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逐渐降低对钢铁、煤炭、低端制造业的依赖,更多依靠高新技术及现代制造业。
投资现企稳迹象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6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增速与1-7月持平。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29551亿元,增长21.4%;民间投资225005亿元,增长2.1%,增速与1-7月持平;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与1-7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数据显示,8月中国经济较上月有所回升。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国务院督导组督导下有了一定恢复。整体来看,8月经济数据好于预期。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投资开始出现企稳迹象。此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下滑,但8月没有继续下滑,说明投资有所企稳。从季调环比折年率看,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2%,而6、7月仅为6.4%、6.2%,这意味着投资在8月有所回升。
民间投资增速止住了下滑势头,对经济企稳而言是积极信号。此前的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6.9%、5.7%、5.2%、3.9%、2.8%、2.1%,呈逐步下滑的势头,而1-8月的增速与1-7月持平。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1-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与前值持平。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与上月同比下降1.2%形成鲜明对比,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后转正。
高玉伟指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均有所加快,1-8月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1.2%,增速分别比1-7月加快0.9个和0.4百分点。但目前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尚未扭转下滑势头,1-8月同比仅增长3%,增速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力、热力、燃气以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政府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措施中,很多既利于当前又着眼长远,部分投资投向短板部门。基础设施投资中,1-8月增长19.7%,比1-7月加快0.1个百分点,更多地投向农林水、生态环境和科技服务等行业。例如,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为41%左右,农业投资和水利投资超过20%,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增长接近30%,服务业投资总体增长超过11%。
货币政策料保持稳健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CPI下行打开货币政策空间,但美联储加息预期、四季度通胀反弹、抑制资产泡沫等因素制约货币政策再宽松。预计短期内货币中性,未来主要以财政政策为主,PPP将发力。
“预计货币政策短期内继续保持稳健,央行仍继续以短期工具为主要手段来调节流动性,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减小。”赵庆明认为,如果经济“温度”维持稳定,未来数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会因基数较低而有所改善。
梁红表示,数据显示经济活动保持活跃,加上PPI跌幅快速收窄,表明工业企业利润或进一步改善,同时抑制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8月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速显著加快,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或继续明显修复。从二季度开始,货币扩张的步伐有所放缓。此外,随着资产价格持续上涨,8月底以来,货币政策有加大“降杠杆、防风险”审慎管理力度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