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基金加速推进 本周迎来新一批答辩
养老目标基金从政策推出到产品问世,有条不紊中不乏惊喜。继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之后,监管层近日又组织了新一轮养老目标基金答辩。业内人士预计,养老目标基金推出的节奏将有所加快。
基金经理进京答辩
记者了解到,昨日多家基金公司养老目标基金经理赴京答辩。本轮答辩将持续数日,参加答辩的养老目标基金主要是以4月19号之后上报的产品为主;4月11号上报的一批养老目标基金中也有少数产品参与此次答辩。
“答辩时间并不长,给每家基金公司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上下午各安排了几场。”一位已经参加了答辩的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养老目标基金答辩的问题集中在养老目标基金风控设置、投资策略以及公司的养老目标基金人员配置情况。另一家即将参与本周养老目标基金答辩的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拟任基金经理们非常重视此次答辩,对可能问到的问题都做了充分准备。
据了解,从4月24日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上评审会答辩至今,监管层已经陆续组织了多场养老目标基金答辩。4月11日首批上报但仍未获批的的16只养老目标基金中,多数已经走完答辩流程,在等待最后的产品批文。部分上报了多只养老目标基金的公司,参与的答辩次数已经不下三场。
“养老目标基金的推进是行业关注的大事。现在业内已经储备了不同风险等级和投资策略的养老目标基金,更多的公司也希望在相关税延政策落地之前拿到产品批文。”一位养老目标基金经理说。
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截至10月26日,共有70只养老目标基金申报,其中26只已经获批。目前,泰达宏利泰和养老FOF等5只养老目标基金已经成立;银华尊和养老目标日期2035、万家稳健养老FOF、富国鑫旺稳健养老等4只养老目标基金正在发行;广发稳健养老FOF将于11月12日起开始发售。
基金公司奋战发行
随着银行渠道针对养老目标基金的系统改造逐渐完成,养老目标基金陆续进入发行档期,各公司负责管理养老目标基金的FOF投资部分外忙碌,有的公司投资人员更是要同时准备基金答辩和新基金发行路演。
“重点代销银行的总行路演已全部完成,接下来要去券商渠道路演。”一位正在发行养老目标基金的拟任经理介绍,目前销售渠道反馈的问题集中在基金封闭时长、开始定投的时间以及费率等问题上。“毕竟首发预期规模不高,销售渠道也只提出了一些常规性的问题。”
备战养老目标基金发行的还有基金公司的销售部门,“现在证券市场行情低迷,公司也将养老目标基金发行作为重点攻克的战役。这次主要依靠银行渠道代销,也不排除动员公司员工参与养老目标基金认购。”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基金公司电商部也在积极准备养老目标基金发行。“计划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线,结合投教工作做好场景包装,争取在年底前结束首发,让基金经理明年有个完整的业绩周期,有利于后期的产品持续营销。”一位基金公司电商部负责人说。
“大公司确保养老目标基金到达2亿元成立线并不难,公司自购,员工及管理层认购,加起来认购金额达到1亿元应该不是问题。”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投教栏目】投资者教育之奇妙森林历险记
什么是投资?
为什么要投资?
投资的秘籍是什么?
投资中有哪些风险?
相信许多刚刚接触投资或者缺乏投资专业知识的朋友对于上述问题并不了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3·15特别策划、推出以“奇妙森林历险记”为主题制作的投资者教育路线图,将主人公小白兔经过投资森林一路遇到的投资知识点、常见骗局等事件串联起来,以简单有趣的画面教您投资基础知识,不再做小白。
请把手机旋转,您就可以随着小白兔在投资的奇妙森林里探险了~~
半年报披露收官 近七成上市公司报喜
2018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完毕,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保持良好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体经济的情况。截至记者发稿,已有342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2260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66%。
以截至发稿已披露半年报公司为样本统计,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营收增速为13.3%,净利润增速为15.13%(按可比口径,下同)。沪深主板公司净利润增速领先于中小创,但营收增速略显逊色。回顾历史可知,在2016年之前的3年左右,中小创业绩增速均明显高于沪深主板,2017年度出现了逆转,这一情况在2018年上半年得以延续。
沪深主板公司亮眼
已披露半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260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66%;1165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处于亏损状态的是347家,和去年同期数量相当。
整体表现看,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营收增速为13.3%,净利润增速为15.13%。
分板块来看,沪深主板公司业绩表现整体优于中小创。2018年上半年,沪市主板公司营收增速11.72%,净利润增速15.14%;深市主板公司营收增速13.61%,净利润增速24.12%;中小板公司营收增速21.61%,净利润增速8.74%;创业板公司营收增速19.83%,净利润增速8.13%。
对比2017年上半年,沪市主板公司营收增速17.9%,净利润增速14.6%。当时,这两项数据均创下5年新高。以当前披露的2018年半年报来看,沪市主板公司营收增速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增速有所加快,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
权重白马股为沪市主板公司的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人寿、贵州茅台、中国太保、宝钢股份、万华化学等盈利大户的净利润增速均超过了30%。
2017年上半年,深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26.39%,净利润增速25.25%。其中,深市主板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4.95%、34.01%,中小板为26.68%、23.2%,创业板为33.27%、6.02%。由此可见,今年上半年深市公司业绩增速整体有所下降,但创业板净利润增速加快了,成为亮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创业板中的温氏股份、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均略超9亿元,二者同比均下滑了近50%。若去掉这两个大块头,创业板净利润增速的表现还将更好。而另一边,光线传媒突出的业绩则为创业板贡献良多,该公司上半年营收虽然下降了近30%,但净利润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4.26倍,盈利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出售新丽传媒所产生投资收益超22亿元。
钢铁、建材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28个申万行业中,营收增速全部为正,25个行业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仅3个行业下滑。其中,表现最为优异的当属钢铁和建筑材料。
受益于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地条钢等因素,上市钢企作为行业中的优秀代表,在近两年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已披露半年报的31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189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129%,且无一亏损;净利润下滑的仅有八一钢铁一家。
业绩表现最好的是安阳钢铁,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17亿元,同比增长35.6倍。安阳钢铁将业绩大增的首要原因归功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深入推进,使得钢铁行业供需总体平衡、效益稳定提高、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其他上市钢企中,柳钢股份净利润增长超4倍,新钢股份、华菱钢铁、沙钢股份、常宝股份、杭钢股份净利润增速超2倍,山东钢铁、重庆钢铁、韶钢松山、包钢股份、三钢闽光等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100%。此外,宝钢股份上半年净利润突破了100亿元,同比增长62%,牢牢占据第一大钢企的位置。
上半年,另一个表现特别优异的行业是建筑材料,整体净利润增速达到95%。海螺水泥净利润逼近130亿元,增速高达93%,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销价同比涨幅较大,营收大幅增加。天山股份、华新水泥、冀东水泥、福建水泥、上峰水泥等同业公司亦录得了不俗的涨幅。
其他建材公司中,西部建设、万年青、四川双马、四川金顶、太空智造、耀皮玻璃等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超过了200%,增速超过100%的公司超过24家。
除了钢铁和建材,其他表现较好的行业还有国防军工、化工、休闲服务、有色金属、房地产、食品饮料,净利润增速超过30%;净利润下滑的3个行业是电子、电气设备、农林牧渔,同比分别降低2.19%、6.62%、32.35%。
深交所发布新修订章程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对股市而言,潘向东认为,资管新规细则短期是从政策层面缓和市场情绪,有利于风险偏好回升。随着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等政策边际放松,在宏观层面,有助于稳定社融增速,缓和经济增速下滑压力,改善实体经济尤其是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利好基建板块。从微观层面看,理财新规减少资金赎回压力,有助于修复商业银行负债端资产端压力,缓解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向广义流动性传导机制;还降低公募理财产品门槛,更多公募理财可配置股市规模,利好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板块。
在债市方面,中金公司研报表示,银行理财规模被动收缩压力减小,有助于短期缓解债市需求;短久期(2-3年以内)、中高等级信用债需求可能是本次修改明确受益者,收益率曲线可能再现陡峭化。
“利好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尤其是短久期品种。理财新规与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精神一致,机构风险偏好趋降,利好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姜超表示,理财新规将理财门槛从5万元降至1万元,允许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产品、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这都将利好短久期理财产品发行,进而利好短久期债券,尤其是2020年底之前到期的产品。
潘向东表示,对债券市场影响,随着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有利于修复信用利差不断走阔的格局。但国债期货T1812创出新高后的大幅调整,说明多轮降准后市场对宽松的预期已较为充分,市场进一步宽松预期回调,利率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随着非标等融资回暖,实体经济短期违约风险下降,有助于信用债行情走强。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章程》。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完善加强党的领导相关制度,认真落实新修订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深交所结合管理和运行实际,对《章程》作了进一步修订。新修订的《章程》已经深交所2018年会员大会审议通过,并于近日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
《章程》是证券交易所组织运行的基础性、纲领性文件,是发挥一线监管职能的重要载体。本次《章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党委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明确坚持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重大事项在提交理事会审议前须经党委会审议通过。二是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进一步拓展交易所职能范围,丰富交易所一线监管手段,完善会员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职责,强化交易所风险防控职责。三是优化交易所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理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职权;明确理事会、监事会决议向证监会报告的制度等。四是完善内部救济制度相关规定。增加相关市场主体可以申请听证和复核的内容,更好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下一步,深交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主要任务,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治所,引导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资管新规细则释放三大利好:提振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专家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细则出台,市场将迎来提高理财产品相对吸引力、缓解实体企业再融资压力、提振市场流动性三大利好。具体来说,资管新规细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降低资产回表过程对于市场的影响,适度缓解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信用紧缩压力。市场将受益于流动性修复和风险偏好的有效提振。
理财相对吸引力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进而公募银行理财产品亦可投资非标资产,但需满足现有的额度规定并新增期限匹配和集中度要求。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明确公募产品可投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非标收缩压力,但长期限理财产品发行难度大。非标仍趋萎缩,而非标资产期限或趋短期化。
银保监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理财产品购买门槛降低,有助于提高理财产品在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相对吸引力,扩大银行理财客户范围、吸引资金流入理财资金池,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
“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从严,表外非标收缩明显,社融增速下滑。”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目前一方面给出过渡期安排,包括老产品接新资产、摊余成本法适用解释等,给出存量非标展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促进回表的表述意味着相关政策可能会有所突破,表内接非标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受政策积极信号影响,预料市场预期会有所改善,债券发行存在同步改善可能。从以上各方面考虑,整体社融企稳可预期,全社会信用融资状况有望改善。
申万宏源首席债券分析师孟祥娟表示,公募理财可投资一定比例非标,对非标投资上限仍延续此前35%和4%的比例限制;在过渡期内,允许发行老产品对接未到期资产,以及投资新资产(期限不得晚于2020年底);在过渡期内,对需要回表的存量非标,在MPA考核时合理调整有关参数;对过渡期结束后仍难回表的非标进行妥善处理。预计银行理财将加大投向非标的比例。
证监会私募资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参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则,规定同一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非标债权的金额不得超过全部资管计划净资产的35%。
中金公司研报称,通过统一标准,实现监管规则统一、促进公平竞争。
具体到对证券资管及证券子公司、基金专户及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及期货子公司等产生的影响,孟祥娟认为,整体而言,通道类产品及非标产品受限,短期内依靠非标产品上规模的旧模式难持续,回归主动管理。可继续承接银行委外资金,对封闭期在半年以上定期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对其影响不大。预计新增规模难再扩大,未来该类资管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分化是必然的。
利于缓解实体企业再融资压力
“在信贷大幅扩张背景下,社融增速仍持续下滑,主要是因为表外融资无法完全转向表内。”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第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采用表外融资以规避金融监管。这部分企业被限制信贷投放,在表外融资收缩后,无法获得信贷。在高债务部门信贷受限的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违约风险比较高,为规避风险,银行惜贷现象严重,这也不利于信贷扩张,进而也不利于社融增速回升。第二,商业银行受资本充足率、存款规模等指标限制,无法大幅扩张信贷,完全承接表外融资。
对此,潘向东表示,随着“央行通知”对非标投资主体放宽,有助于缓和增速下滑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从而弥补实体经济因表外一时无法回归表内产生的融资缺口,稳定经济增长。
姜超表示,央行明确金融机构发行的老产品可投资新资产,只需要满足总规模不增加,且需要满足所投资新资产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这意味着,现有银行理财资金池仍可投资非标、债券类资产。非标资产平均期限在2年左右,老产品对接新增非标难度不大。对于债券,将利好到期日在2020年底之前的短久期品种。
“整体而言,放开老产品投资新资产有利于恢复之前因观望而停止的老产品投资能力,缓解实体再融资压力。”姜超称。
姜超表示,银行可在过渡期内自主确定老产品压缩清理节奏,不设置“一刀切”的收缩进度要求,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防止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下降,从而促进资管机构平稳转型。
提振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
“放开公募理财投资股票及各类公募基金,从长远看,有望为股市带来较多增量资金。如果当前21万亿元表外理财投资股票占比达15%,则银行理财股票投资规模可达3.15万亿元。”廖志明称。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A股市场将受益于流动性修复和风险偏好有效提振,资管新规相关细则全面落地有助于修复之前对于监管持续加码的悲观预期,权益市场的上行动力在政策信号调整下更加明确。
对股市而言,潘向东认为,资管新规细则短期是从政策层面缓和市场情绪,有利于风险偏好回升。随着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等政策边际放松,在宏观层面,有助于稳定社融增速,缓和经济增速下滑压力,改善实体经济尤其是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利好基建板块。从微观层面看,理财新规减少资金赎回压力,有助于修复商业银行负债端资产端压力,缓解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向广义流动性传导机制;还降低公募理财产品门槛,更多公募理财可配置股市规模,利好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板块。
在债市方面,中金公司研报表示,银行理财规模被动收缩压力减小,有助于短期缓解债市需求;短久期(2-3年以内)、中高等级信用债需求可能是本次修改明确受益者,收益率曲线可能再现陡峭化。
“利好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尤其是短久期品种。理财新规与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精神一致,机构风险偏好趋降,利好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姜超表示,理财新规将理财门槛从5万元降至1万元,允许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产品、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这都将利好短久期理财产品发行,进而利好短久期债券,尤其是2020年底之前到期的产品。
潘向东表示,对债券市场影响,随着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有利于修复信用利差不断走阔的格局。但国债期货T1812创出新高后的大幅调整,说明多轮降准后市场对宽松的预期已较为充分,市场进一步宽松预期回调,利率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随着非标等融资回暖,实体经济短期违约风险下降,有助于信用债行情走强。
估值回落底部渐显 增持回购吹响反攻集结号
近段时间以来,大盘持续进行了调整,而以产业资本为首的资金近期也是“动作频频”。有分析认为,资金增持、公司回购事件集中出现并非偶然,随着A股整体进入低估值区间,产业资本作为最敏感的风向标,其对投资者理解、A股未来走势以及公司业绩预期的判断都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作为公司内部人行为,受到增持利好加持的部分个股后市也可能会有不错表现。
产业频频出手
在近期大盘回调的过程中,悲观情绪浓重。尤其是在近期持续的回调中,随着指数持续向下,个股跌幅甚至超过指数跌幅,逐渐进入到了被低估的价格区域。这一现象正是引来产业资本增持和回购的一大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在二级市场上产业资本合计交易984笔(仅统计实际控制人、高管及公司类型股东),涉及上市公司349家,其中,232家公司月内累计实现产业资本净增持,占比66.48%,合计净增持金额约61.45亿元。如此密集的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增持表明,经历市场的连续回调后产业资本认为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被低估。
按照变动截至日期统计,仅在19日就有27家上市公司净增持,合计规模为2.93亿元。整体来看,中储股份、捷成股份、中航电子、三棵树、中航资本、金通灵19日和20日的股东合计增持市值都超过2000万元,常熟汽饰、东音股份的增持市值也超过千万元。
相较增持,同期公司回购的情况更值得关注。6月份以来,有46家公司发布实施回购、回购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回购方案等与回购相关的公告。
进一步来看,均胜电子、远兴能源、启迪桑德、华业资本等4家公司拟回购金额均达到或超过10亿元,鹏博士、龙宇燃油、中核钛白、天音控股等4家公司拟回购金额也均达到5亿元及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增持,采取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一方面,增持的资金来源是大股东,增持之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卖出回笼资金,回购股份所用的资金来自上市公司,不少上市公司增发股份获取资金的要求更强烈,回购之后股份一旦注销也无法再回流上市公司,因此即便有心,也无力实施回购。另一方面,许多小市值公司的市净率较高,按市价回购不仅不会增厚每股净资产,反而会降低,账面上也不好看。因此,能主动实施回购的公司,除了本身现金流比较充沛之外,也有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的意味在。
回顾A股历史,增持回购潮一般都是市场阶段性筑底的一个标志。2016年1月A股调整至2600点附近,为提振市场信心,上市公司股东们积极增持股票。1月份共563家公司获股东增持,最后股指触底反弹;2017年4-5月沪指从3300点调整至3000点附近时,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引发市场关注,最后股指触底反弹。一定程度上,产业资本增持行为从侧面体现出相关个股当前已进入价值区间。而在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的背景下,被产业资本增持的个股在低估值与业绩优异的支撑下,短期回调后的投资价值更为凸显。
成长类板块仍受关注
近期,A股市场走弱,缺乏“赚钱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更为考验投资标的质地,业绩由此也成为当下投资者最主要的考量指标。而在中报大幕即将拉开之际,已有116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有近七成公司中报业绩预喜。
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共有1156家上市公司公布2018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594家预增、191家预降、48家预盈、80家预亏。其中预增翻倍的公司有139家。预计中期业绩增长率(净利润同比按公布区间折中计算)最高的公司有启明星辰、世荣兆业、国创高新,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2803.48%、3850.39%、2863.61%。
下半年市场有望从流动性预期转变为盈利驱动。东北证券认为,上半年A股环境表现为两个因素的组合,一是对经济保持韧性的预期转悲观,二是流动性状态有所改善,因此市场结构也表现为流动性预期驱动特征。东北证券指出,随着对经济韧性的确认和对流动性乐观预期的结束,预计下半年盈利确定性的兑现将成市场最主要的驱动力量,而其中,企业内生性增长将成为选股的最重要因素。
中银国际证券表示,当前,A股业绩增速中位数12.4%、高于历史底部水平均值8.8%。历史上四次底部时,A股个股业绩增速中位数分别为4.3%、15.0%、7.2%和8.9%,平均值为8.8%。当前,A股个股业绩增速中位数为12.4%,好于历次底部的平均水平。从2005年以来,底部时期的业绩增速是趋势向上的(除了2008年的业绩由于通胀原因显著高于其它年份),这可能是随着深交所股票数量不断提升,成长股的占比日益提高,对A股整体业绩增速起到了带动作用。
在行业方面,以上半年业绩预计翻番的上市公司来看,隶属于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的公司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属于成长类的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行业也相对较多。而与净增持的情况对比,呈现出了一定的重合。数据显示,近期净增持公司最多的行业板块主要有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而这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