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展望中国经济:今年全年实现预期增长目标无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国家智库的多位知名专家2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8年中期)”上发出同一个声音: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全年经济增速或达6.7%至6.8%,实现6.5%的预期增长目标无忧。
今年经济增速
或保持在6.7%至6.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上半年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态势,且在一些方面还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比如,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
据统计局数据,民间投资摆脱了过去两年相对低迷的态势,1至5月份同比增长8.1%,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回升也带动了制造业投资增长,1至5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5.2%,增速比1至4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16年和2017年分别提高1和0.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加快,表明了市场对未来增长是有信心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在。”王一鸣说。
他表示,展望全年,经济增速达到6.7%至6.8%问题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论坛上发布了最新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水平稳定,就业形势整体向好,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6.8%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居前列。
报告预测,今年全年消费仍会保持平稳增长,增速预计保持在9.5%左右,出口会保持在两位数,全年GDP增速预计为6.7%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也强调,分析数据要看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经济并不像需求端所反映的那么糟糕。
他举例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消费形势的变化,因为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反映的是吃穿住行等实物商品的销售,服务消费并未统计在内。但诸多指标显示服务业形势非常好,1至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8%,此外,信息消费、旅游消费等都很活跃,这些都表明目前的消费形势比实际数据表现出来的要好。
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结构性变化比总量的增长更重要,质量的变化比速度更重要。
他表示,创新是衡量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关数据显示在创新方面中国出现积极变化。从研发强度来看,东部沿海7个省市2016年研发投入为9830亿人民币,占全国总研发投入的62.7%,这意味着东部省份的研发强度已经超过OECD的平均水平。
王一鸣也指出,当前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态势良好,服务业保持了强劲增长。从工业内部来看,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无论是增加值还是投资都保持较高增长。此外,企业盈利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就业形势继续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都呈下降趋势。
对于未来政策建议,与会专家均表示,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能变,但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交行:5月份CPI同比涨幅料1.5%-1.7%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5月30日发布报告称,贸易摩擦缓和有助于国内物价温和运行。初步判断2018年5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5%-1.7%左右,取中值为1.6%,涨幅相比上月继续有小幅回落。
交行金研中心指出,5月份以来随着气温的持续回升,各地蔬菜供应充分,带动食用农产品价格持续回落。分品种来看,蔬菜和肉类价格都不同幅度的下降,特别是猪肉价格累计下降幅度较大。截至2018年5月20日,22个省市平均的生猪价格和猪粮价比继续下跌,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低。预计5月食品价格环比将继续有所回落,预计下降幅度在3个百分点左右。同期国内非食品价格整体平稳,但5月份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年内最大涨幅,预计将导致5月非食品价格与上月相比小幅回升至2.2%。同时,5月翘尾因素为1.34%,比上月回升0.11个百分点。
国务院确定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新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措施,推动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升级;决定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部署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给他们更多帮扶和关爱。
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保持我国作为全球外商投资主要目的地地位。会议确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已明确的取消或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承诺。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积极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原油、铁矿石等期货交易,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二是对标国际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今年7月1日前要完成修订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工作。将清单内投资总额10亿美元以下的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下放至省级政府审批和管理。简化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程序,在中国境内注册企业选聘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可在2个工作日内获发签证。三是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严打侵权假冒、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恶意抢注等行为,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四是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重要平台作用,示范带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要完善和用好信贷、用地、社保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会议指出,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开放、满足群众需求,倒逼产品提质、产业升级。会议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将服装鞋帽、厨房和体育健身用品等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5.9%降至7.1%;将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20.5%降至8%;将养殖类、捕捞类水产品和矿泉水等加工食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从15.2%降至6.9%;将洗涤用品和护肤、美发等化妆品及部分医药健康类产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8.4%降至2.9%。有关部门要落实降税措施,防止中间环节加价获利,让广大消费者受惠,促进国内产业竞争力提升
证监会:取消上市券商财务年报更正后需全面审计的要求
4月2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证监会近日对《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进行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为规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对上述文件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更正的信息披露监管要求,旨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更好的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
修订后规则共11条,包括总则,适用范围,具体编报,披露要求和生效时间等。
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不再要求对更正后的年度财报一律进行全面审计,允许进行部分审计和专项鉴证,避免造成对公司成本和审计资源的不必要耗费。二是,适度延长更正后经审计年度财报的披露期限,留出足够时间保证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质量。三是改进和明确部分披露方式和内容,消除实务执行对规则的不同理解。
资金面更明显的改善有待跨月
尽管降准刚实施,但在面对大额逆回购到期,央行仍进行了适量对冲,侧面反映出短期流动性仍存在一定压力。4月26日,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OMO),开展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回笼1500亿元。月底的市场资金面仍偏紧张。市场人士指出,降准释放资金大部分被置换或吸收,短期在月末及假期因素等影响下,货币市场波动尚未完全平复,更明显的改善要等到跨月后。
重启逆回购操作
26日,央行重启OMO,实施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全部为7天期,中标利率2.55%,与前次操作持平。
央行于25日正式实施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共释放资金近1.3万亿元,相关银行同时归还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共9000亿元。两者相抵,净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当日,央行未开展OMO,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500亿元。
26日,央行逆回购到期量增至2500亿元,是最近3个月逆回购到期量最多的一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央行为何会重启OMO。
“虽然刚刚实施了降准,但此次降准投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置换MLF,又被逆回购到期对冲掉部分,在资金面尚不平稳的情况下,市场对央行流动性支持仍存在需求。”一位资金交易员表示。
资金面仍待修复
26日,市场资金面继续偏紧,紧张程度较前几日有所减弱,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走低,中长端下行相对明显。
昨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隔夜品种小降1BP至2.79%;代表性7天品种DR007跌4BP至2.95%;14天和21天期品种均下行超过20BP,但仍处于4.7%-4.8%的高位,更长期限的2个月回购利率跌17BP至4.27%。
交易员称,昨日银行间回购市场流动性偏紧,早盘银行少量融出隔夜资金,午后隔夜成交价一度反弹,临近下午4点,逐渐有机构融出,尾盘市场供求实现平衡;受五一假期影响,7天跨节资金需求较旺。
交易所回购市场资金仍显紧俏,上交所隔夜回购利率GC001日内多数时间成交在7%以上,最高成交到9%,收盘报7.825%,较前收盘价小幅走低,但仍远高于上半月2.4%左右的正常水平。
26日,3个月以内各期限Shibor也全线走高。隔夜Shibor涨3.7BP至2.765%,作为中长期货币市场利率标杆的3个月Shibor小涨0.8BP至3.99%。
市场人士表示,此次降准释放资金大部分被回收,加之上半月央行通过OMO回笼了不少资金,上周税期投放量也并不大,目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算高,市场资金面的平复需要一定时间,且面临月末、节假日现金走款等影响。预计资金面出现更明显的回暖,要到下月初。
另有市场人士表示,央行降准、政治局会议等释放了政策微调信号,货币政策回归实质中性,但仍面临去杠杆和中美利差收敛的制约,不会出现大幅放松。近期美债利率上行较快,促使市场参与者重新修正对货币政策的预期,货币市场可能不会比一季度更宽松。
3月份信贷新增规模或升至1.8万亿元 机构预计M2增速为9.1%
针对3月份的信贷新增规模,机构普遍认为,将季节性回升,且表外转表内的趋势仍将延续。3月份信贷新增规模至少在1.1万亿元以上。与此同时,信贷增量的反弹等因素共同支撑下,M2增速或进一步反弹至9.1%附近。
“历年3月份的表外融资规模往往较高,因此3月份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的压力较大,或将带动新增信贷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3月份新增贷款量环比应较2月份有所回升,因为2月份信贷增量受假期影响较大。然而3月份开始,国内债券发行逐渐开始增加,1月份-2月份债券发行约4.85万亿元,而3月份债券发行已超3.75万亿元。尽管银行通常优先考虑信贷投放,但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券配置增多,会影响信贷投放。同时,金融去杠杆后,部分表外融资需求又逐渐参与到竞争表内融资需求的队列中来。综合预计,3月份的信贷增速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信贷增量约为1.25万亿元。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3月份信贷将季节性回升,且表外转表内仍将延续,预计3月份信贷新增1.1万亿元。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非标等表外业务转表内的趋势将会延续,3月份信贷增速依然可以维持稳定,预测信贷增速为12.9%左右,新增贷款1.3万亿元。
当然,也有机构的预测更为乐观。国海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8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3月份原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上述报告显示,拨备覆盖率的下调一方面有利于银行处理不良贷款,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理僵尸企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增加资本金,为表外资产回表做好准备,这也是对于3月份贷款预测偏高的重要原因。
连平认为,3月份的M2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信贷增量的反弹;二是财政存款的下放;三是债市短期的利率回落行情,增加了机构配置的动机。三方面因素可能共同支撑M2增速进一步反弹至9.1%附近。
“3月份的流动性环境整体较为平稳,或意味着M2增速继续小幅回升至8.9%。2月份M1增速较低主要受到春节错位影响,预计3月份M1增速回升至10.5%。”李慧勇认为。
李超认为,央行今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总体不紧,超储率同比均处在上行区间,基础货币的增加有利于广义货币M2的增速维持稳定,预测3月份M2增速为8.8%,M2依然处在扩张区间。M1增速在2月份春节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较低增长,随着春节因素过去,3月份M1大概率将会反弹,预计3月份M1增速为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