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减持令”发威 多公司改道现金收购
并购重组审核收紧,现金收购股权成“捷径”。去年曾定调收购北京央广联合传媒全部股权的乐金健康(300247)于9月12日晚间公司宣布,考虑到“监管政策尚不明确,本次交易已经耗时较长且审核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双方协定先以2亿元现金收购标的公司21%的股权。
乐金健康并非孤例。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初步统计,今年6月起,已宣布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已经有亿利洁能、西部矿业、金信诺、大同煤业、实达集团和东方网络等7家公司正式宣布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改为现金收购,且不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自去年监管加压以来,直接宣布以现金方式收购资产的上市公司开始增多,今年下半年以来似乎更为明显。有投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金收购”趋热一方面和监管部门对增发、重组和股东减持的监管不断加压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国企改革推进有关。
改道现金收购
主营桑拿、保健器材等健康产品的乐金健康(300247),2011年转型发力大健康领域;而央广联合传媒则是全媒体营销和健康产品服务的提供商,旗下投资了现代化中医综合性医院北京天健医院等,实际控制人为黄勇伟、黄婷婷。
按照去年11月乐金健康与央广联合达成的框架协议,若央广联合VIE结构拆除成功,乐金健康将购买其股东直接或间接持有的目标公司全部股权,该交易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今年1月,完美世界(002624)宣布将富创传媒18.8%的股份以7000万美元出售给黄勇伟,央广联合传媒的VIE结构拆除。
如今内部整合工作虽已结束,但由于并购政策调整,交易耗时较长且审核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乐金健康和央广联合传媒股东选择了部分资产先行进入上市公司。
9月12日的方案显示,央广联合传媒全部股权的总对价是9.52亿元,乐金健康先以2亿元自有资金收购21%的央广联合传媒股权。央广联合股东承诺,2017~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000万、9000万和1亿元,3年累计净利润将不低于2.7亿元。
数据显示,央广联合传媒去年营业收入8.14亿元,盈利7777万元,今年上半年营收4.64亿元,盈利5053万元,盈利能力符合独立IPO上市的标准。乐金健康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48亿元,利润为3446万元;去年全年营收5.999亿元,盈利8563万元。
也就是说,若乐金健康若直接发行股份收购央广联合,需要涉及条款规避“借壳上市”,目前改为先由2亿元自有资金收购21%股权的交易则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回溯今年8月,乐金健康表示,公司将先收购央广传媒部分股权,公司将继续积极保持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络,一旦并购重组的政策放开,不排除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部分股份的基础上,再次启动收购目标公司其他股份的工作。交易中还约定,假设央广联合(或其所属公司/资产)在协议期内启动IPO或启动并购重组,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乐金健康会配合。
无独有偶,今年8月宣布,受中概股回归A股政策影响,长信科技(300088)原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比克动力75%股权的计划中止,改为现金收购比克动力20%股权,剩下部分视情况重启收购。
减持新政“发威”
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今年已有逾40家企业调整资产重组预案,主要都是修改标的资产范围和收购方式。但自今年6月以来,已经有7家公司调整交易方案,决定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改为直接现金购买,同时标的“缩水”为原计划中的部分资产和股权。
今年上半年,只有省广股份等少数公司宣布将收购资产的支付方式从股份支付为现金支付。结合多家上市公司的表述,这可能和近期颁布的“最严减持新规”有关系。根据5月27日的新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在非公开发行股份解除限售后的12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50%,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也适用于相关规定。
例如,实达集团在回答交易所问询时坦言,公司终止发行股份收购旭航网络100%股权并改为现金收购,主要是基于《减持新规》也适用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如本次交易继续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的支付方式,较《减持新规》出台前交易双方初步商定的交易方案存在重大实质性差异。”
豪泰科技收购标的上海红生,其股东也表示鉴于近期资本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提议由上市公司直接现金收购所持的资产。该提议也受到了上市公司的欢迎:6月16日,豪泰科技宣布因受到军改等客观行业政策因素影响,原拟收购的“涉军”企业同方洁净不再是公司增发收购对象,仅收购上海红生。交易规模缩小的情况下,直接采取了现金收购的快捷方式。
“直接用现金收购手续简单,一般只要交易所把关。也有的‘套路’是先现金收购,而后交易对手再进行其他安排的情况,比如说再安排受让股权或增发。”有投行人士表示,发行股份收购变更为现金收购的优势在于简单、快捷,但主要只适用于在募投项目仅是收购资产或体量相对较小时。此外,给上市公司现金带来的压力也较为明显。
包括东方网络、泰豪科技、西部矿业等公司悉数表示,调整变更方案是为了尽快完成对标的公司的整合工作,提高资产重组效率。
与乐金健康等因“政策不确定性”先购买标的公司部分股权,决心视情况推进收购剩余股权的方案不同,东方网络等公司则表示“将根据标的公司后续的业绩表现以及业务整合的效果决定是否收购剩余股权”。
2016年5月就开始停牌策划重组的东方网络,原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形式购买华桦文化、元纯传媒2家公司的100%股权。在对影视资产的并购监管收紧的情况下,东方网络撤回增发申请,改为现金收购华桦文化51%和元纯传媒40%的股权,不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今年改为现金收购的还有个特殊处在于,重大重组涉及在国务院国资委评估备案的,国资委的要求比证监会还要严格,很多央企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购买集团体系内资产的都暂停了。”有投行人士透露。
9月5日亿利洁能就公告称因“涉及混改”而终止发行股份,拟购资产包由26亿元减少至6.4亿元,改成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公司称,拟收购某国有企业持有的某境外企业部分股权涉及国有企业混改的顶层设计,需与相关主管机构沟通协商,但相关程序未能在重组规定的时间要求内完成。
私募基金立规与常态监管同步进行
截至2017年7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9.95万亿元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业界认为,这意味着私募基金顶层设计即将落地,将对私募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条例正式出台之后,私募基金的基础法规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私募基金业发展迅速。来自中国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11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8734只,管理基金规模达到9.95万亿元。
然而,在私募基金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比如,基金管理人过分追求管理规模和收益,对自身的风控合规意识不足等问题。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私募基金受到监管层的处罚。如江苏证监局决定对亿鑫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扬州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因为江苏证监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存在未按基金合同约定披露信息、未建立防范利益冲突的机制等问题。
浙江证监局决定对浙江紫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董事长李栋坚分别警告,并分别处以1万元的罚款。经查明,紫润投资存在四方面违法事实: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个人募集资金、未按规定进行备案、未按规定保存资料。
另外,湖南证监局对多家私募基金公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这是因为在2017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中,发现多家公司存在问题。比如,湖南天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存在公开和夸大宣传、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未遵循专业化经营原则等三方面的问题;湖南湘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包括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和私募基金投资运作不规范。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总需求宜适度扩大
1-7月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加快,财政收入增长有如下特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波动较大;中央财政收入增速较高;国内增值税增速大幅下降;随着去产能、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传统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房地产相关税收出现回调,但仍保持较高增速;由于资源类行业、传统制造业效益回升,区域间财政收入差距缩小。
1-7月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速。教育支出17087.61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预算的58.1%;科学技术支出3412.99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预算的50.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23.93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预算的4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27.43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预算的71.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386.7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预算的66.8%;节能环保支出2665.64亿元,同比增长41.7%,完成预算55.9%;农林水支出9821.38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预算的50.8%;住房保障支出3564.14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预算的52.2%。
下半年财政收支预测:下半年,工业品价格水平稳中有落,结构性减税力度可能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将出现回落。下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增支压力仍然较大。要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稳定和完善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62.46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预算的65.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400.3亿元,同比增长9.6%,完成预算的6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8362.16亿元,同比增长10.4%,完成预算的64.8%。收支相抵,累计赤字6216.92亿元,同比增加4733.32亿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4503.12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预算的69.7%。
1-7月财政收入增长有如下特点:
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波动较大
受主要经济指标超预期回升带动以及若干地区将去年年底部分收入延迟至今年初入库的影响,一季度增长14.1%。受去年同期清缴营业税等因素抬高基数及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影响,二季度增长6.3%。7月增长11.1%。
2、受进口环节税收、车辆购置税等增收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增速较高
1-7月,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9012.97亿元,同比增长32.2%,完成预算的68.2%;关税1706.09亿元,同比增长19.7%,完成预算的64.1%。车辆购置税1804.92亿元,同比增长23.6%,完成预算的63.3%。印花税1379.39亿元,同比下降0.4%,完成预算的59.3%。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701.15亿元,同比下降13.0%,完成预算的53.9%。
3、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国内增值税增速大幅下降
1-7月,国内增值税完成33846.68亿元,同比增长4.4%,完成预算的63.0%。其中,6、7月份分别增长28.5%、18.8%, 1-5月累计同比下降13.8%。其中,由于PPI涨幅较高,带动国内增值税(不含改征)完成19898.34亿元,同比增长22.4%。由于上年基数较高,改征增值税完成13948.34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6、7月份分别增长28.4%、25.3%, 1-5月累计同比下降24%。
4、随着去产能、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
纺织、服装等轻工业表现较好,1-7月企业所得税形势较2016年同期明显好转,企业所得税完成25743.38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预算的85.1%。由于居民收入增长以及财产转让所得增加,个人所得税完成7651.9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预算的71.1%。资源税改革全面推进,资源税完成802.74亿元,同比增长57.7%,完成预算的70.2%。
5、房地产调控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交易日趋理性,房地产相关税收出现回调,但仍保持较高增速
1-7月,契税完成2929.55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预算的63.7%;土地增值税完成3272.49亿元,同比增长22.9%,完成预算的70.8%;房产税完成1649.6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预算的67.7%。 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1599.11亿元,同比增长14.7%,完成预算64.5%。
6、由于资源类行业、传统制造业效益回升,区域间财政收入差距缩小
1-7月,河北、山西、浙江、湖北、广东、北京等17个省市区实现两位数增长;贵州、辽宁、安徽、山东、上海等13个省市区实现个位数增长;只有吉林1个省份收入略有下降。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979.38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预算的60.0%。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6523.36亿元,同比增长9.0%,完成预算的5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456.02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预算的61.0%。主要支出情况:
1、教育支出17087.61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预算的58.1%
重点在于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统一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继续开展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支持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进一步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加快推进教育脱贫攻坚。
2、科学技术支出3412.99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预算的50.1%
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基地)的稳定支持,支持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支持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23.93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预算的47.7%
重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支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促进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27.43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预算的71.6%
重点在于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加大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力度,科学合理确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研究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386.7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预算的66.8%
重点健全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坚持适度保障原则,更加注重保大病。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均提高3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
6、节能环保支出2665.64亿元,同比增长41.7%,完成预算55.9%
重点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适时启动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深入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并扩大规模,实施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
7、农林水支出9821.38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预算的50.8%
重点是落实《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发展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8、住房保障支出3564.14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预算的52.2%
重点是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1、经济向好趋势有望延续
下半年,全球经济贸易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有望得以延续。目前主要国际组织纷纷调高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预测,全年贸易增长有望高于经济增长,这将是2011年以来的第一次。但是,全球复苏依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欧洲央行可能逐步退出量宽政策将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变数,也将对我国保持汇率稳定带来新的挑战。美英法等国家酝酿之中的减税政策也可能对我国吸引外资和防止资本外流产生一定的压力。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趋于强硬,潜在贸易摩擦与地缘局势冲突加剧也将加大我国扩大出口、对外投资及确保能源资源安全的难度。特别是,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将出现回调。
从国内来看,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重要的战略任务,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宏观调控将更加前瞻、精准、有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将持续深化,新动能得到进一步培育壮大,传统动能得到改造提升,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望得以延续。近期IMF、OECD等国际组织上调了我国经济增长预期,国内经济主体的预期也在不断改善。
但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待夯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有效供应依然不足,内需增长机制体制仍待完善,市场信心有待提升,民间资本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居民增收难制约消费能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需培植。
降杠杆、防风险对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更为刚性的要求,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可能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产生收缩效应。
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房地产调控的逐步加力见效将使得相关投资、消费和税收出现回落。部分工业品价格下行将加大“提质增效”和预期管理难度,导致行业和地区走势分化加剧。从5月以来的数据看,补库存力量有所减弱,下半年库存带动的需求回补将进一步走弱。
综合来看,下半年,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消费增速保持基本平稳,出口增速回调,经济增速略低于上半年,初步判断在6.7%左右。
2、结构性减税力度可能加大
下半年,工业品价格水平稳中有落,企业效益难有进一步改观,结构性减税力度可能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将出现回落。
(1)主要税种增速将出现回落
预计下半年工业增加值将小幅回落,PPI涨幅有所收窄,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速将小幅回落,工业增值税增速将有所回落。
由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和PPI涨幅收窄,下半年工业企业效益难有进一步改善,工业企业所得税增速将缓中趋落。
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预计将继续放缓,并带动房地产开发面积升幅收窄,房地产营业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收增速将出现回落。
受内需边际减缓及基数提高的影响,进口增速将低于上半年,进口环节税收增速也将低于上半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商业增值税增速难有明显回升。
金融业税收将继续低速增长。
(2)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
下半年,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服务的不断优化,抵扣越来越充分,营改增减税规模预计将继续扩大。同时,六项减税措施从7月起全部实施,减税力度将进一步扩大,对税收的下拉将逐步显现。
初步预测,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为6%左右,全年在8.5%左右。
3、中央和地方财政增支压力大
下半年,要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稳定和完善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增支压力仍然较大。
(1)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半年,要进一步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加快转移支付预算分解下达和资金拨付,确保资金及时使用。推出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发挥PPP基金引导作用,优先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项目,着力推进民营资本参与度较高的幸福产业领域PPP发展。加快实施“十三五”165项重大工程,加强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铁路、水电、核电、电网、油气管网、储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
(2)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下半年,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生物产业倍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集成电路“910”等重大工程,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重大工程,加大智能化、绿色化等技术改造投入。多渠道筹集并落实好化解过剩产能所需资金,鼓励企业多退产能。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3)确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
下半年,要持续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问题。要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落实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
由于2016年下半年基数较大,初步预测,2017年下半年财政支出增速下降2.65%左右,全年在6.0%左右。
1、切实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切实落实好营改增全面试点政策、六项减税政策以及其他降费政策,密切跟踪执行情况,开展督查确保有效落地。密切关注美欧等国家税改动向,积极应对,做好政策储备。
研究普遍降低和减并各类实体企业增值税税率,将人力资本等项目纳入进项税额抵扣范围。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范围,由目前的10个行业扩大到制造业全行业。
明确政府性基金改革时间表,进一步清理铁路、公路、港口收费,降低收费标准。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适度的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力度,扩大债务规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薄弱领域和重点领域建设,加大对东北地区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2、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出台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适当扩大并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进一步深化资源税改革,稳步扩大水资源税试点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利用。进一步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研究适当降低部分优质日用消费品关税,完善免税店政策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扩大消费品进口。
3、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关文件的落实工作,明确存量融资的整改方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老划断,防止造成一些在建项目后续融资资金链断裂,出现“半拉子”工程等问题。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政府债务转为商业债务等渠道,低成本的政策性资金置换信托融资和商业银行贷款,多措并举缓解政府偿债压力,降低还息负担。
加快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制度和债务率等指标体系,真实全面反映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为债务管理和防范风险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信息。建立发改、财政、审计和银监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共同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基础工作。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债权、债务人对债务甄别确权的结果能够知晓,有助于做好风险的前瞻性防范。
金石说(2017.7月篇)
金石说
7月的市场外在的催化因素并不是很抢眼,但依旧走出了一轮强势上行的行情,主要归功于蓝筹股的集体抱团和周期股板块的规模效应。两融余额的连续回升,成交量的逐步释放都提现了市场信心的恢复。相比之前“雄安新区”概念崛起时造成的短期提振不同,这一轮次的周期股盛宴底气更足,持续性更强。去产能的红利和企业自身盈利的好转构成了强势的基本面,而整体较大的估值则给了市场更大的表演空间,虽然伴随着估值的提升会出现分化和反复,但一旦规模效应形成后短期掉头较为困难。存量资金的博弈仍是大的格局,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因此也造就了近几个月来,板块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构化行情。热点之间的切换、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此消彼长究其根源都是围绕着估值和风险偏好展开的。金融监管的力度不断加深使得市场的风险偏好难以回升,绩优的白马股成了难得的避风港。煤炭、有色、稀土、酿酒等板块要么有着涨价的强势驱动,要么迎来的是周期性的反弹和供给侧改革的后续福利,它们的上涨都较为有理有据。反观创业板市场核心依旧在估值的理性回归,从前期的暴跌到近期的企稳,资金面出逃和入场表现出更多的是对创业板整体估值的纠错反应。周期股、蓝筹股的上行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未来有望继续主板市场的盛宴。创业板在经历了连续的下行和阶段性的反弹后震荡寻找支撑将是大的方向。
提升监管效能 走稳金融开放路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研究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问题。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空间较大,但开放顺序和速度需要综合考量。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处理好监管与开放节奏的平衡,避免在开放过程中出现“盲点”。
开放仍有较大空间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陆续开通,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自贸区金融不断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
改革和开放进入新阶段,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仍有开放的空间。从股权结构看,银行业外资机构股权的占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债券市场开放也可以更进一步。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资本市场开放仍然有较大的空间。从长期来看,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加快推进开放。例如,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规模还可以再扩大,尤其是A股确定将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外资对我国资产的配置需求会加大。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表示,资本市场开放将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互联互通标的拓展以及限额放开,积极筹备沪伦通;二是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修订《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三是金融衍生业务加速发展;四是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停复牌制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对于资本项目来说,无论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商品市场,在对外开放初期可实行“宽进严出”的管理,但不对称的流动机制会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造成阻碍,因此预计会择机完善双向流动机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表示,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开放的基础。金融改革在推进,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在深化,流动性充沛。需要注意的是,实体经济改革速度如果相对较慢,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目前应继续加快实体经济改革。
合理确定开放节奏
专家表示,在积极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同时,需合理安排顺序和速度。李迅雷表示,我国金融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较低。如果开放的速度过快,会给金融机构的经营带来压力。外资企业如果进入得过深,可能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首先要求市场平稳运行。”连平认为,当内部风险较明显时不宜迅速对外开放,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未来对外开放要服从于自身需要,如金融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等。在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开放。
关于开放顺序,张明表示,在配套改革未及时推进的情况下,单方面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引发很大风险。因此,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是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基本市场化,并且内部金融风险基本能得到控制。
此外,有专家建议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鲁政委表示,虽然风险有传染性,但不能过分强调开放的风险。例如,我国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时需要一个风险分担的金融市场。
提升监管效能
国内金融市场吸纳海外投资者将提升其全球影响力,同时监管效能也要跟得上。
“开放和监管能力如何平衡是很重要的问题。”连平表示,国内金融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存在监管“空白”、“盲点”或监管太松。在对外开放中,如果监管跟不上,后果也是如此,需要有所平衡。
谈及其他市场的成功经验,魏伟表示,韩国、新加坡等国金融市场在对外开放初期,对投资品种、投资领域、投资机构和投资比例、程序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后来在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的基础上,这些国家逐渐放松限制。这种安排确保金融市场有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预期,逐步适应对外开放。
鲁政委认为,未来在重点开放领域可能有更多针对性政策出台。在开放的同时,要有配套的宏观审慎原则、监管政策、监控方法,才能以开放促改革,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张明表示,我国过去的监管体系是典型的分业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混业经营向纵深发展,但监管存在一定“空白”。未来要把对机构的监管变为对功能和行为的监管,无论机构经营何种业务,都要做到监管无“死角”。未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发挥协调作用,消除此前存在的监管“空白”和“死角”。
中财办点评当前经济形势 提示下半年经济工作思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经济形势。在发布会上,杨伟民就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示了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思路。
论形势:
经济前景光明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点评上半年经济形势时,杨伟民认为,总的判断是,上半年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
经济稳中向好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都在合理区间,甚至好于预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都取得一些新进展。
杨伟民表示,从中长期和预期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企业的预期和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好转,经济发展动力在增强。这些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他还强调,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这种理念的变化是一种更深刻的变化,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新的更高形态。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他说。
论下半年工作重点:
整治金融乱象 稳定房地产市场
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杨伟民在发布会上也做了阐述。
他说,中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今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两个方面有所进取,取得新的成效。”
他表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三个确保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此外,他还特别提到,针对当前形势和长远发展需要,在做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中央强调下半年要着力做好六方面的工作: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外资和民间投资;高度重视做好民生工作。
论去杠杆:
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杨伟民还提到,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做好去杠杆工作,因为这是系统性风险的源头。
“去杠杆的方向是不能变的。”他强调说,去杠杆是一个长期过程,各行业、各领域的杠杆率不一样,是有重点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是要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他说:“如果国有企业去杠杆了,企业部门的杠杆肯定要下降,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率也会下降,这就是从源头上进行防治。不能为了保增长,任凭杠杆率继续回升。”
他还表示,上半年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同时前几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论“灰犀牛”事件:
增加危机意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对“灰犀牛”事件的看法。
他表示,“黑天鹅”主要是指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灰犀牛”一般指问题很大,也早有预兆,但是视而不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了后果严重的问题或事件。党中央非常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要求守住底线,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他分析称,“黑天鹅”和“灰犀牛”这两类事件都有可能冲击金融风险的底线。但是,“黑天鹅”和“灰犀牛”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件,所以在应对和防范这两类事件的办法和思路上有所不同。
具体来看,对于“黑天鹅”事件,因为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所以对这类事件主要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的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加强预警预测,及时发现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制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灰犀牛”事件,因为问题已经存在了,也有征兆,所以对这类问题要增加危机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
他强调,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